贵州日报:南京大学药学博士程宇豪关于《科创报国,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分享

10月28日,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开幕式上,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全国特等奖获奖选手、南京大学药学博士、君隽未来(江苏)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程宇豪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他说,科创报国不能仅仅停留在发表论文上,要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程宇豪作主题分享

 

程宇豪说,“9年前,我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参赛,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决赛特等奖,后来在研究生期间成立公司,走上了创业报国的道路。”

 

 

 

说起立志投身科研的初心,程宇豪表示与15年前的汶川地震有关。“我的家乡四川绵阳成了重灾区,那时我才十四岁,还在读初三,看到很多伤员因来不及输血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便立志以后要从事医药开发,尽最大能力拯救更多的生命。”

 

程宇豪说,进入南京大学以后,在大一时加入了胡一桥教授的课题组,从事人造血液的相关研究——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携氧液体,具有很高的溶氧能力,可以代替血液,在地震、战争这些需要大规模用血的情况下抢救伤员。

 

程宇豪表示,为尽早做出自己的科研成果,进大学后第一个寒假没有回家,跟老师一起待在实验室构思自己的课题。当时实验室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癌症疗法——光动力疗法,它主要是利用光敏药物,在肿瘤内部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的激光,将氧气活化为可以杀伤细胞的单线态氧,从而治疗肿瘤;但是由于肿瘤内部通常处于缺氧状态,氧供不足,因此光动力治疗的效果受到了严重限制。

 

“灵感就这样在学科交叉时奇妙地迸发了:人造血液可以携带氧气,而光动力治疗则需要消耗氧气,如果直接把人造血液和光动力药物结合在一起,不就是自己给自己代言了吗?”程宇豪说,他立即制备样品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结合人造血后,光动力药物的性能立即提升十余倍。

 

经过三年潜心研究,在大三时,程宇豪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发表了这篇论文。这项研究在全球首次开创了自供氧光动力疗法,通过与人造血液相结合,将传统光动力药物的治疗效果提升了十余倍。这篇论文至今已获得了近千次的正面引用,入选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凭借这项研究,程宇豪披荆斩棘夺得了第十四届“挑战杯”国赛特等奖。

 

程宇豪说,进入研究生阶段以后,恰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为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他创立君隽未来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并以夺得2018年“挑战杯”竞赛全国金奖为起点,走上了从科研到创业的道路。

 

程宇豪表示,公司以人造血液及其氧气递送性能为出发点,不断拓展应用场景,研发出通过氧气递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新型敷料,上市以后可帮助4000万糖尿病患者改善创面供氧,能够每年减少百万余例因创面感染导致的截肢或死亡。同时,将技术应用到眼科领域,研发出全球首款治疗眼前节缺氧的滴眼液产品,用于消除国内五千万隐形眼镜佩戴人群,因为配镜所引起的各种眼部缺氧疾病。

 

程宇豪说,“君隽未来公司目前已经先后完成三轮数千万融资,成为一家拥有人造血液、人造泪液、创伤敷料等核心产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战备需求和人民群众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也从挑战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罗秋红 郑宇潇

编辑 何登成

二审 石云华

三审 岳振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016087136028565&wfr=spider&for=pc